鲈鱼、鲑鱼与鳕鱼:透视亚裔教会的世代差异
- Olive Qin
- 1月28日
- 讀畢需時 6 分鐘
已更新:6月10日
2025年1月29日 星期三
柏有成
基督使者协会会长

各位弟兄姐妹平安!今天是农历新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在主里不断成長。
2024年12月,基督使者协会举办了主题为“同为使者,同担使命”的全球华人差传大会,强调跨世代合作,共同完成宣教使命。有鉴于此,我推荐两本书,希望能夠帮助华人教会找到一条跨世代的信仰之路,在福音中,真实而忠心地跟随基督。
一、《给亚裔美国教会的一封信》
本书由Steve Chang编著,集结了16位亚裔美国事工领域专家的论文;不仅从多个角度反思了亚裔美国基督徒在信仰、文化和社会中的独特身份以及亚裔美国教会的现状、挑战和机遇,而且谈到了亚裔美国教会美丽的多样性,更是呼吁亚裔美国领袖需要欢欣地回应呼召服侍亚裔美国教会,不仅为了新兴世代,也为了耶稣基督身体的普世教会。
其中Enoch Liao牧师认为,多样性即差异,虽然会给族裔教会带来危机,但同时也带来契机,是神赐给亚裔美国教会一个令人赞叹的礼物。在另外一本书《寻访来时路》中,已故的高昭銮老师对华人福音派教会的多样性提出了一个鞭辟入里的的观察——美国华人教会的属灵传统是不同教会背景的基督徒由世界各地汇集在美国,并在美国多元文化环境、知识份子精英形态下,孕育出的一个独特教会生态。这种独特的属灵背景,加之教会在其他方面的多样性,令信仰的世代传承变得十分复杂。
二、《忠实的事工:美国华人教会的挑战与机遇》
由 Daniel Eng教授编辑,包括65篇从1979-2003的《ABOUT FACE》中选取的文章,探讨了北美华人教会所面临的独特动态和挑战,并结合历史背景、个人故事和事工实践讲述了一个华人移民教会在美国成长和发展的连贯敘事。
其中作者Keneth Fong將ABCs及世代比喻成三种不同种类的鱼:
鲈魚(1.0代):第一代移民,刚抵达新国家,努力适应新环境,同時保持母国的文化传统;
鲑鱼 (1.5代 – 2.0代):象征第二代移民,在两种文化中游走,努力平衡父辈传统和主流社会的影响;
鳕鱼(3.0代及后代):象征第三代及以后的世代,已经深度融入主流社会。
这个比喻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不同世代在华人移民教会的动态以及代际之间的差异,从而促进彼此互相聆听与包容,以求合作共荣。
⬅️点击阅读原文
各位兄弟姐妹平安!今天是农历新年,祝大家新年快乐,在主里不断成长。
回顾2024年12月,基督使者协会举办了全球华人差传大会,主题是「同为使者,同担使命」,强调跨代的合作,共同完成宣教使命。从2023年开始,我们就支持举办了一系列的研讨会,探讨新时代下,不同世代如何认识与解。
今天,我想推荐两本书籍,希望能够帮助华人教会找到一条适合跨世代的信仰道路,在福音中,而真实忠心第一紧贴基督。我们可以学习到自己认识与下一代,让不同世代的大象共同合作,共同见证上帝。
第一本书
《给亚裔美国商店的朋友信》史蒂夫张所编著作,2024年出版,集结了16位亚裔美国事工领域专家的论文集。它并非是拙劣的学术研究,而是来自不同的背景、借鉴了牧者、学者和导师的真理警示与呼吁。
1.反思:作者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亚裔美国在信仰、文化和社会中的独特身份,与亚裔美国商店的困境、挑战和机遇。
2.呼吁:本书的作者认为,亚裔美国教会拥有美丽的多样性,在美国整体教会中拥有一个栖息地。这本书呼吁亚裔美国领袖需要欢欣地响应呼唤服侍亚裔美国教会,不仅仅是为了新兴的一代,也是为了圣诞节形成的普世教会。
这里提及两点个人心得:
1. 多样性
Enoch Liao在本书第二章讨论了亚美国黑人聚会的多样性(多样性)。他认为多样性是神创造亚裔美国黑人聚会的一个令人赞叹的礼物。他对多样性的定义是「差异」 ,在不同人群中会造成对沟通,彼此,事工的障碍或阻碍。联想最多的就是1.种族差异,2.性别差异。以诺廖牧师由圣经归纳得出至少七种差异。
1.种族民族差异
2.性别差异
3. 世代差异
4.国家政治差异
5.社会经济差异
6.语言差异
7.文化差异
这些差异给族裔带来了危机,也带来了契机。
这样的分类拓展了我的眼界与思考范围。 这引发了我的思考华人美国教会(我特意写成华人美国教会Chinese American Church来因对亚裔美国教会Asian American Church)所面临的世代承传挑战,不只是进化方面的差异,还有其他的差异需要关注。
在此,我先介绍另外一本书「寻访来时路」,然后再回到以诺廖牧师的观点。「已访来时路」是故高昭銮老师离世前三个月寻稿的书。在自序完成中,高老师对华人福音派教会的多样性提出了一个偏辟入里的观察美国的华人教堂的传统是不同的教堂背景的大象,由世界各地汇集在美国某个城市的教堂。 有些大象很快的苏格兰该教堂,有些大象则水土不服,遵循过去的教会教导,来评断该度假村的“不一样” (差异)。 大象日后搬迁到其他地区,加入另外一个当地的教会,又重新适应「教会活动模式差异」。因此在美国的华人福音派教会可能有美南浸信会,台湾长老会,中国家庭商店、三自商店、马来西亚循道会、圣经教会的兄弟姊妹,在美国多元文化的环境、知识分子的精英英型态下,孕育出一个独特的教会生态。在这种背景下下,在结合以诺辽宗所提的教会多样性,崇拜的传承这个挑战就像毛线团一样的千丝万缕,不是轻易就能解开的。
2.撰稿人的谦逊
这本书16位中,有许多位是与美国著名的大学毕业,然后接受严格的神学训练。撰稿人承认自己的局限性以及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这也源于我作者提到福音派教会传统是海纳百川的多元。可以想见这对教会组织,事工推动了所产生的复杂性。教会领袖在微妙的文化差异之间取得了共识,殊为不易。
第二本书
《忠诚事工:美国华人教会的挑战与机遇》作者:Daniel Eng 教授编辑的书籍,探讨了北美华人商店所面临的独特动态和挑战。本选集主要由1979年至2003年间在通讯《ABOUT FACE》所发表的文章所组成。
FACE 是美国华人福音派团契(Fellowship of American Chinese Evangelicals)的缩写。这个组织成立于1978年,目的是促进美国出生华人(ABC)和移民华人(OBC)领袖之间的合作,并确保华人教会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丹尼尔·恩格 来自这份双月刊的一系列文章,整理了六个大类,结合历史背景、个人故事和事工实践,构成了一个华人移民教会在美国成长和发展的连贯叙述。1980年代的ABC年轻牧者的呼吁,45年后读来,仍然非常合理。但是也代表者,每一个世代都会造成代际差异所造成的张力与抗衡。
在第一部分:ABCs及世代,由Keneth Fong所写标题为「给了解透明型态的鱼类的公开信」,作者将移民世代以透明型不同种类的鱼做为隐喻:
1. 进口鲈鱼(1.0代):象征第一代移民,刚刚成为新国家,努力适应新环境,同时保持母国的文化传统。
2.鲑鱼 (1.5代 – 2.0代):象征第二代移民,在两国文化中游走,努力平衡父母辈传统和主流社会的影响。
3.适应文化的鱼(3.0代及后代):第三代及以后的进化,已经陷入鳕鱼主流社会。
这篇文章是由他所写的一本书「寻求珍宝:多元亚裔事工的综合资源」摘录。在这本书中,Kenneth Fong提出了「河流-海湾-海洋」模型来解释不同世代移民的文化体验和整合过程。
1.河流:这个阶段象征第一代移民,他们从原籍国流向新的国家。淡水。
2. 海湾:第二代进口在两国文化中寻求平衡,连接河流(第一代)又面向海湾主流社会。咸水/淡水混合。
3. 海洋:代表第三代及以后的移民,顺着世代的潮流,完全成了主流社会(海洋)。咸水。
这个比喻帮助我理解不同世代的移民在华人移民商店的动态,开始理解代际之间的差异,需求与理解,合作共荣。
我认为这是一件宝贵的资源,「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推荐第一代的华人教会领袖,关心代际承传,应该读这本书。
总之,这两本书收录了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时代的作者的观点,这种多元性使得读者能够从多个角度去了解亚裔美国商店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作者们的诚信分享和深刻洞察,让我对自己的信仰有了新的认识。这些提供的故事,不仅读来精彩,更能震撼人心。
制作同工:Olive、有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