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需要怎样的青年文创事工
- Olive Qin
- 9月23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陈明

本期采访的嘉宾是陈明传道,他专业背景横跨音乐剧表演、音乐教育与基督教教育。最初,他并未计划走向“文化宣教”,但在北美服事美漂青年时,看见许多有创意恩赐的年轻人毕业后失去发挥空间,甚至因身份转换、孤独与焦虑逐渐与教会脱节。2020 年疫情期间,他与陆尊恩传道合作,建立 United Student Outreach 平台和 COMPOSE 原创音乐社。在创作中,青年能够整理生命、诉说故事,并在其中经历深刻的灵命反省与塑造。他认识到,青年需要的不只是陪伴,而是一个能参与、能创作、能发声的平台。
此后,他推动 Joy Script“一粒麦子”戏剧社 与 CAPTURE 手机摄影社团,三者共同形成一个整合性的文化门训系统。他强调:“创作不是装饰品,文化不是舞台,而是宣教的前线。”这些社团并非单纯活动,而是以“创作—门训—服事—文化参与”为循环,带领青年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信仰。
青年文创事工有四大核心策略:
1. 以福音为中心的引导:让创作成为敬拜与灵命塑造的方式;
2. 处境化策略:帮助 Z 世代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为福音发声;
3. 门徒驱动的社群:强调陪伴与再生产,学员逐渐成为新一代领袖;
4. 可持续协作:透过“训练—创作—宣教—内容输出”的循环,跨区跨文化稳定发展。
在服事过程中,他经历不少质疑:属灵长辈怀疑他们只是“玩艺术”,音乐圈朋友则担心非专业创作者会降低作品品质。但他选择安静坚持,并看见许多青年从写歌成长为带领小组、接受神学装备、参与宣教的同工,甚至成为教会的敬拜带领人。
展望未来五六年,陈明传道提出三大方向:其一,推动青年从一次性参与转向长期门训,培育为团队领袖;其二,建立 区域自主布道团队,逐步扩展至中西部、南部与加拿大,形成跨文化宣教网络;其三,加深与地方教会连结,改变外界将青年文创视为“兴趣社团”的印象,让其成为面向文化前线的新型门训策略。
回顾这段历程,他说:“我们的角色就是忠心去做,果效交给神。”青年文创事工在文化战场上开路,持续成为 Z 世代信仰更新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