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是不是没有心,才找不到真正的自我

2025年9月10日 星期三


何心怡&Lucy



收听音频


ree



《来者不拒》是一档专为年轻人打造的交流节目,旨在提供一个轻松对话的平台,让大家在分享与倾听中发现自我。本期节目聚焦“空心人”或“空心病”,深入剖析当代年轻人因缺乏方向而感到空虚与痛苦的现象。


“空心人”的特征


“空心人”并非缺少社交,而是在热闹中仍感孤独,常有“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疏离感。他们也普遍体验到强烈的无意义感——既不想死,却找不到活下去的目标。这与社会长期灌输的“考个好学校就一切顺利”的单一价值有关。然而,进入大学才是人生的起点,迷茫感因此油然而生。许多人走在外界预设的道路上,被动卷入“卷赢人生”,逐渐失去自我选择的空间。


两类痛苦的“空心人”


有两类陷入痛苦的“空心人”。第一类是达成他人期待的人,他们虽取得社会认同,却被困在无尽的攀比与更高的期待中,如同西西弗斯推石般无休止。物质标准不断拔高,使他们筋疲力尽。第二类是未能达成期待的人,他们清楚自己的局限,却无法跳脱主流价值的束缚,因而陷入深深的迷茫与自我怀疑。


自我认同的缺失


“空心人”最大的困境在于“我是谁”。他们往往只能用姓名、职业、籍贯等外在标签回答,但这些无法揭示真正的自我。兴趣也常是“跟风”的结果,流行的手游、时尚的单品,反而让人愈发觉得自己只是复制品。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会刻意扮演角色,以取悦他人,内心与外在表现的矛盾加剧了自我否定。与此同时,单纯热爱的激情逐渐消退。儿时因热爱而全心投入的状态,已被功利心取代。即便设想拥有无限自由与财富,很多人也会被“没有天赋”的念头限制,难以真正回归初心。


问题根源与解决


“空心人”的核心问题是缺乏精神内核,因而只能追逐外在评价和他人眼中的“好东西”。解决之道在于建立属于自己的内在标准和价值观。唯有如此,当面对不同的声音时,才能凭借自我体系作出判断,而不被过度消耗。“空心病”或许难以彻底摆脱,但关键在于勇于分享和善于倾听。分享能让人表达,倾听能让人看到他人的世界。愿来者不拒成为你的陪伴。

 



下载Young Hub关注《来者不拒》,链接https://www.afcdrc.org/younghub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