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以福音为中心的亲子教养

已更新:7月1日

2025年6月25日 星期三


柏有成

基督使者协会会长


收听音频


ree



柏有成老师探讨了以福音为中心的亲子教养,围绕保罗·屈普的《父母之道:12个彻底改变家庭的真理原则》展开对话。这本书强调父母是上帝赋予天职的使者,而非孩子的拥有者,需依靠基督的恩典,与孩子一同追求合神心意的生活。


柏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育儿经验。他提到,华人传统中“养儿防老”或“无后为大”的观念,常让父母将孩子视为己有,追求个人成就的延伸。然而,屈普提醒父母应视自己为基督的使者,牧养神的儿女,而非以孩子满足自身虚荣。柏老师回忆,孩子出生时,他曾满怀壮志要塑造他们的未来,但如诗人纪伯伦所说,“孩子不是你的”。这份领悟让他学会放手,给予孩子犯错的空间,而非紧握控制。


柏老师育有三子,刻意避开华人常见的补习文化与学区竞争,厌恶高强度升学压力对孩子人格的扭曲。他选择平静的生活方式,家中无电视电脑,父母与孩子常在沙发上共读,营造无功课压力的成长环境。他们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参加教会活动,强调爱神爱人、服侍两者的家庭使命宣言,贴在冰箱上提醒全家。这份宣言包括“不为他人设不必要负担”和“随时被打扰以服侍他人”,成为家庭生活的核心。


他分享,孩子们的选择反映了这种教养的果效:长子大学毕业后加入Teach for America,在贫困高中教数学;次子赴中国做英语外教;幼子选择投身非营利组织,服侍破碎家庭的孩子。一次,幼女决定自募资金加入事工,父母起初担忧,但她一句“神必预备”让柏老师夫妇哑口无言,最终祝福她。这让他感慨,孩子正实践家中“爱神爱人,服侍两者”的使命。


柏老师强调,福音为中心的教养核心在于父母的身份认同。父母若将自我价值系于孩子的学业或成就,便落入虚荣与不安全感的陷阱。反之,明白自己是上帝的儿女,因基督的救赎被完全接纳,父母无需靠孩子的外在表现寻求认同。这种身份根基让父母能以恩典教养孩子,帮助他们在爱与真理中建立稳固的自我认同,而非依赖成绩或社会认可。


他分享一个动人故事:次子七年级参加SAT考试前,柏老师告诉他,“你无需成为天才才是我的儿子。”这句鼓励深植孩子心中,影响其大学申请文书,展现了父亲接纳的力量。另一次,长子16岁时送父亲节卡片,写道:“我要效仿你效法基督。”这让柏老师深受触动,意识到即使自己不完美,孩子看见他追求基督的努力,便足以成为榜样。


柏老师总结,以福音为中心的教养并非特定配方,而是在日常点滴中反思动机,审视是否与福音相符。父母首先需被福音改变,方能引领孩子在恩典中成长,活出讨神喜悦的生活。







 
 
bottom of page